延續上次主題「中國精緻陶瓷文化」系列報告,數月前參與的職訓局課程結訓前,又完成了一份老師指定必須上台做簡報的報告--「東部海岸風景區報告」(East Coast National Scenic Area Report)。為了完成這份報告,我與班上所有同學一樣,上網蒐集資料,將之彙整與編輯。
我秉持著資源取自網路,再以非營利與學術研究的方式,將之分享出去的原則,Po至自己的網誌,與大眾共享資源。
「東部海岸風景特定區管理處」成立於民國77年
「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改制更名於民國84年
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位於花蓮、台東縣的濱海部份,東至海平面20公尺等深線,西達台11線公路目視所及第一條山稜線,綿亙於海岸山脈東側以及太平洋之間;南北沿台11線公路,北起花蓮溪口,南迄小野柳風景特定區,擁有長達168公里的海岸線。此外,還包括秀姑巒溪瑞穗以下泛舟河段,以及孤懸外海的綠島。總面積為41,483公頃,其中陸域面積25,799公頃,海域面積15,684公頃。
本國家風景區在地形上、生態上、景觀上有其得天獨厚之處,可享受賞景、泛舟、賞鯨、潛水之樂,加上豐富的原住民、史前文化,共同交織出東部海岸的迷人風華。
沿革歷史
- 民國76年,行政院根據觀光局研提之計畫,核定東部海岸地區為國內第2座國家級風景特定區;並核示觀光局成立管理處,專責開發建設及經營管理工作。
- 民國77年,觀光局成立「東部海岸風景特定區管理處」,積極展開規劃建設與經營管理工作。
- 民國79年,行政院核定將綠島納入本特定區一併經營管理。
- 民國84年改制更名為「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地質地形
東部海岸地區是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後,引發之陸生運動所形成的陸地,加上河流及海浪之侵蝕作用,陡起陡落的山巒與峽谷,曲流、河階等地形;在海岸地區則雕鑿出變化多端的珊瑚群礁和海蝕地貌,構成磅礡動人的地景。
由火山島弧推擁而成的海岸山脈,為呂宋火山島弧北延的部分,由島弧安山岩質岩漿凝固而成的中新世至上新世火山岩與含火山源的海相沉積岩所組成不僅火成岩的地質結構異於中央山脈,其地形更是險峻中帶著靈氣,地理景觀獨特秀麗。
花蓮溪到卑南溪間的花東海岸,則分佈有海岸階地、沙灘、礫石灘、礁岸、離岸島、海岬和海蝕平台、海蝕洞、海蝕溝等海蝕地形,並在板塊持續擠壓的影響下,陸地隆升,地形相當發達。
- 珊瑚礁海岸地形
東海岸的小野柳、三仙台、大港口及石梯坪等地,都可見隆起的珊瑚礁岸。珊瑚礁岸是生在水面下的珊瑚蟲遺骸堆積而成,在東海岸,多分佈在火山集塊岩周圍,並隨著陸地的上升作用,抬升到現今的海岸位置。
- 凝灰岩海岸地形
距今400萬年以前,火山活動劇烈,爆發性的火山活動,常將粗、細岩塊和火山灰吹灰空中,落下後沉積於陸上或海中,形成火山碎屑岩,其中細粒的火山灰沉積之後即形成凝灰岩。在石梯坪地區的白色海岸級是凝灰岩海岸,在這些凝灰岩層中,還可見到火山灰沉積時,與水作用所留下的痕跡。
- 岩岸地形
東部海岸山脈的岩層,主要有礫石層、砂頁岩互層以及安山岩質的火山岩等,部分地區由於岩質堅硬,形成高聳的山峰和陡立的海崖。強烈的波浪經年累月衝擊海崖,蝕出了海蝕凹壁,再繼續發育,逐漸形成海蝕平台或岩台等岩岸地形。
- 礫岸地形
海灘的沉積物,如果是直徑大於2毫米的石礫,就稱為礫灘或礫岸,如三仙台的海岸。這些礫石,大部分是由斑狀安山岩構成的鵝卵石,小部分是石灰岩礫石。一般來說,像暴浪一類的高能量波浪,常是造成礫灘的環境背景。
- 砂岸地形
海灘的沉積物,如果是疏鬆的沙粒,即稱為沙灘或沙岸。東海岸的磯崎灣(如圖)即是典型的沙岸,磯碕海灘擁有長達3公里長的細柔沙灘,冬季漲潮時海底沙石湧上呈黑色,待夏季潮退即呈現出一片金色沙灘,是一處適合水上遊憩活動的地方,目前已開發為海濱遊憩區。
~待續~
延伸閱讀<閱讀後山--美麗的東海岸風景>系列:
˙閱讀後山--美麗的東海岸風景(一)東部海岸風景區沿革歷史與地質地形
˙閱讀後山--美麗的東海岸風景(二)北回歸線與豐富的動植物生態
˙閱讀後山--美麗的東海岸風景(三)史前文化遺跡
˙閱讀後山--美麗的東海岸風景(四)東海岸必遊景點介紹
˙閱讀後山--美麗的東海岸風景(五)東海岸的原民節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